徐向东一棵古茶树南国短篇报告文学
栏目:文棚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一棵古茶树
A
信宜市。大雾岭。青山苍茫。
山脊上是一条美丽公路。汽车沿此蜿蜒而上。
上午,当我们来到海拔.8米高的大田顶时,大雾吞山,气象万千。
这里是广东第二高峰,粤西第一峰。
一会,山风呼啸,云开了,山山比肩,明丽翠绿。脚下的两个天池像巨大的蓝色玉盘,而“山上的草原”在眼底连绵不绝,蔚然壮观。一会,气温骤降,有零星雨点从头上飘下,打在脸上清冽冷凉,瑟瑟发颤。又是雾海云山,层林幽深。
日向中天时,我们不舍离去。下山路上,雾在散去,云也开阔。哇,阳光透亮起来了,日照千顷,路转百回,画卷渐次变幻着,步步美景。
又是一阵兴奋。车内,我们纷纷惊诧大自然的神奇。
▲山上的“草原”,风光秀丽
B
按照约定线路,下一站,我们要到信宜市天池茶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
约莫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半山的坪上。下得车来,放眼一望,向右,青山无垠,山谷和山峰在脚下延伸,不见何处是低洼。
公司老板许家波早早就在此等候了。他中等身材,敦实,沉稳,面部方阔、黑黝,眼睛里是坚定的光。初次相见,他给人的印象是有思想、能干事。“是的。”大成镇塘坳村村支部书记何立奇陪着我们聊了起来。
许家波含笑,说:“当初我老婆下嫁给我,就是认可我干事踏实。”
向左的山坡上,阳光正浓,照耀青青茶园。茶园里,有二、三十个村民在采茶。这是公司开发的第一期茶园。采茶工全部是附近村民。他们包午餐,每天80元薪酬。
茶园和茶厂在停车坪上方。我们沿路而上。路很阔,由大块大块的麻石平铺而成,抬头可见公司门架上的“天池茶缘”横匾,字体清秀。
▲青山苍茫
一路小步,清香随风飘来。茶厂是一幢两层楼的厂房,功能分明。一楼的车间里,机器正在加紧运行。左边是萎凋区,右边是揉捻区和造型区及烘干区。二楼是包装出品车间。
我们纷纷坐下来,品茗老树茶。小杯里,一叶飘浮,茶水橙黄,清香四溢。品上一口,满嘴回甘,我的心情也清爽起来。
我起身,想多看一眼这秀美山川。来到大坪边上,目光所及,果然又是一番美景。青山和蓝天、白云在脚下越来越开阔,我的心胸也空旷起来。许家波走过来说,这里海拔高度米,再向上米,就是浩瀚的云开山国家森林保护区了。
这里是种茶的好地方。年代,这里的山山岭岭,是大成人民公社知青茶厂,到了年代,是塘坳村的经济林。以前,村民种的是桉树或枞树等。
听他讲述着。我在心中对自己说:“野草与荒林,不是地理经济,也不是生态经济。”
我俩交流着。许家波时而会保持一下沉默。他高中一毕业便走南闯北搞装修工程,浑身透着信宜人的坚韧。他抿抿嘴,紧蹙浓眉,望着山上他和村民们种植的茶园,一脸思考神色。
早些年,他结婚时,妻子叫他返乡。“守着信宜,就是守着金山银山!”他生在信宜,长在信宜。他清楚,信宜得天独厚,比较优势凸现。“信宜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会有哪些项目适合我去开拓呢?”婚后,他在家乡搞装修工程,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一天晚上,他打开电脑,在办公室里静坐良久。前几天,政府部门有人建议他承包山头的话音,此时在耳际回响。他提起的茶杯,停在半空,眼前亮了起来。
说干就干吧。年5月份,许家波独自到金马伦高原上的HBO茶园旅游——不,他是专程来参观的。HBO茶园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一家茶园。那天,他一夜无眼,也是这样沉思的样子。金马伦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家乡大雾岭相似,茶旅合一的发展模式,令他兴奋不已。
回到信宜,他找到合伙人李雄,两人立马决定开发塘坳村经济林,承包亩山地,承包期30年。
种什么好呢?种茶!种古茶树!
古树茶在当地叫大山茶。明末清初时,先民们发现了它。可是,广袤山域,成海草原,仅生长着43棵这样的古茶树,黄金般珍贵。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及中山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塘坳村古茶树进行科研鉴定,给大山茶“正名”为野生石岩茶树。它的生命力旺盛,截一节枝条,插到地里,便能随风随雨随阳光大雾葳蕤生长。
他知道,年代,公社的知青茶场种的是云南大叶青。这茶哪能和云南的茶媲美啊。许家波想,也许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缘故吧。
▲许家波在摘茶。身后是第一期亩茶园
“古茶树是上天赐予的。”他说,可是以往,村民只是小面积进行种植,土法制作,30元/斤。养在深宫人未识,缺少推广。
年,他主动请求信宜市林科研所对老树茶进行插枝培育。他预订了6.5万株“杯苗”,种植亩。他说,公司至今已投入万元,其中万为省政府的奖励资金。年,茶园开始采茶了。去年,茶厂共生产干茶斤,今年预计可生产1万斤。
他是有心人。为了检验插枝培育的石崖茶树的功效,他自我实验,发现一个秘密,“这种古树茶连泡了7天后,茶香依然,甘冽回美,不失本色,不会发酸,不会变味”。
他拿出检测报告,津津乐道:“你看,我将这里的古树茶拿到深圳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报告上说,它的咖啡因小于0.01MG。这种茶,即使人们晚上喝了,也照样睡得香!关于这个,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
“老树茶就有这么神奇!”许家波说,它一年有8个月的采摘期,每年3月份到11月份都可以采摘。每个月里,1日至15日是茶叶生长期,16日至30日为采茶期。现在,他的工人最多时达多人。
年,他的公司成了镇里的扶贫产业基地。大成镇领导曾经嘱咐他们要带领乡村们脱贫。为了帮助村民创收,公司还高价收购村民的老树茶统一销售。如今,茶厂也成了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许家波讲到这里,脸上激动起来。茶厂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茶厂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C
此行和许家波交流,事前没有安排,我也没有任何准备。
采访中,来了两波慕名前来参观的外地客人。我俩的交流不得不中断。
我趁着这个空隙,想去寻找那棵古茶树。
下午3点多钟,在信宜市高阳波先生的带领下,我和中国县域经济报的周继志先生坐车,下到营顶寨进行探访。
营顶寨海拔0米。汽车停在一间屋前。这是一座三层楼新民居。房屋正面墙壁上,挂着“立兴茶园”巨幅字牌。整个房屋给人的印象是,没怎么装修。老实说,这在当地一幢幢漂亮新民居中,并不打眼。屋后是一条宽阔山溪,花开馥郁,溪水石上流。
高阳波先生引我们走着。在马路对面,一间新居前,他高声喊道:“信哥!信哥!”
一个约莫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应声而出。他外表朴实,身材中等,上身着一件泛白了的红色T恤。他面色是“高原红”。或许这是在高山上劳动,在树顶上采茶,长年时光照耀的色彩吧。他笑着,眼睛像山涧溪水,清澈地打量我们。
“信哥”全名叫李宗信。他引我们来到“立兴茶园”。听高阳波先生说,这幢楼房是去年才建成的。
二楼屋内,信哥泡起老树茶,热情招呼我们。说起老树茶,他也是一脸的自豪。他说,这茶是按照祖传手工做的。
我听着,手捧老树茶杯,望着他,有些羡慕。
喝过茶,嘴里甘甜回味。这时,弟弟阿平肩上拷着一个袋子回来了。这是一个普通米袋做的采茶袋。我起身,打开袋子,见里面只装着两、三斤新叶生茶。
他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开口便说:“唉,摘了半天,就这点……”
他穿着和哥哥一样泛白的红色短T恤,脸色也是黑里透红。他给我的印象更开朗,话语比哥哥多一些。
他从里屋拿出小半袋干茶给我们看。我拿出少许茶叶,闻了又闻。这茶,像是兄弟俩的宝贝。它生长在几千公顷大山深处,仿若隔世。
“这茶是我和哥哥从老茶树上采来的。这棵老茶树都很古老了。”阿平眼睛放亮,说阿波还专门到他家拿这茶去做过实验。他说的阿波,就是天池茶缘老板许家波。
▲左一是哥哥李宗信,左二是弟弟李宗平
阿平起身,带我来到房屋右侧。
他抬着头,指着墙壁,不停地向我介绍。墙壁上,挂着两、三米高的巨幅照片。照片上,一个红衣女子站在树中央,手提竹篮在采茶。照片下方印着一行文字:“粤西第一峰明末清初古茶树”。
照片朴素、真实。我确定,它不是艺术照。
阿平指着照片说,这女子是他妻子。照片是波哥拍的。现在,塘坳村已办起了10多间茶厂。因为这张照片,现在,他的茶叶销售生意比以往好了些。“这里山上的古茶树,年久的有三、四百年历史。我想让外面的人认识它。波哥正在这方面努力。”
听着他的讲述,我不断地点点头。
青山着意,深林传情。我想,信宜“八分山一分土一分田”,云开山脉多传奇,仅有关老茶树的故事就有不少,而且还在不断出新。今后,它的故事将会更加丰富、传神。
▲兄弟俩我们去看古茶树
D
参观和交流还在继续。
连日来,我参加“坚定文化自信,书写美丽信宜”为主题的“文学名家写信宜”大型采风创作活动,“走过”古今,从千年窦州古城、德乔驿站、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南玉城、明珠飘色,到三华李产业基地、“锦江画廊”碧道、马安山竹海、岭上公园、石根山、益智种植基地、大田顶,以及猛犸牙雕、市教育城、市博物馆等等,感叹这里人杰地灵。我亲身感受信宜千年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的美丽蜕变和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一路走来,心潮澎湃。
此刻,站在照片前,我亦如此。我按捺不住心情,想走近照片中的这棵老茶树。
阿平这才知道我的来意。他指着山对面的一棵古茶树,说那就是。嗯,近在咫尺,却要走上一段山道。
我感觉这是一个温柔午后,阳光在山间柔软晃动。我们在阿平兄弟俩的带领下,绕到屋后,走过乡村小道,踏着溪涧光溜溜的石头,走向古茶树。一路上,一只小白狗不用主人招呼,跟在我们脚下,摇着尾巴。
山上,茶树遍野。一株株,年份不同,有的叶子黄一点,有的深红,有的见黑,有的墨绿。这是因为它们的生长的位置不同,光照时间有长有短,所以颜色深浅不一。
阿平不厌其烦地解释着。我们来到老茶树下。它开枝硕大,葱茏,挺拔,有十来米高。我丝毫看不出它的老态龙钟。树的中间,还架着几根粗木头。原来他们采茶时,是站在木头上进行的。这时,我才理解了他们采茶的辛苦。
这棵老茶树经历不俗。阿平的太公在世时,它就有一人高了。太公是钱排镇人,新中国成立前,到塘坳村以种茶为生;爷爷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太公采茶;后来,父亲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采茶;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采茶。
这棵树,不,这些树,已经和他们的岁月他们的家庭连在了一起。
回程时,阿平从一棵矮茶树上摘下一片叶,给我闻。他自豪地说,这片山,是生产队分给了他和叔叔家的。
兄弟俩淳朴。沉默时,他们像大山厚实,高兴时也手舞足蹈。我们来到他们家门前的公路上,阿平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今天上午,政府部门来人了,他家的茶厂通过验收了。
▲依然茂盛的古茶树
“你家也开茶厂,在哪?”我为他高兴,“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啊!”
他指着楼下说,一楼。
来到一楼,打开门,右侧是一口炒茶用的铁锅。我在他的指导下,伸出双手,上下翻炒起来。周继志先生也高兴地试了试。我们一脸虔诚。这是我们短促体验后,向古老茶树以及信宜深厚茶文化的心情表达吧。
这间厂房不大,右侧有两个不锈钢架,竹制团蒲上展开的是新鲜茶叶,后侧则有一台小型杀青机。
我不懂茶叶的生产工艺流程。阿平很热情,指这指那。他不停地说,厂房是小了点,像家庭小作坊。但是,兄弟俩将要在这里扩大生产了,“先这样吧,一步一步来”。
看得出来,他是诚实的,心中有追求。他和许家波以及这里的村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要让古树茶,走向人间春深的日子。
E
此时,许家波开着小车来了。阿平见状,从屋脚下摘来一大朵紫色的绣球花,捧向我们。
现场笑声铃铃。我被这种氛围感动着。
这里离信宜城区,还有四十多公里山路要下。时间不早了,我们坐上车,和阿信阿平兄弟依依挥手道别。
当车经过信宜市高耸的城市雕塑时,我看见一只雄鹰展翅飞翔。我终于找到了什么是“信宜精神”,我想。
▲天池茶缘公司生产厂房
F
是晚,信宜城区,灯火璀璨。
迎宾大道南号,是宜茶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我和许家波继续交流起来。
这间博物馆是公司自费筹建的。自年起,许家波就着手收集实物及文史资料,到年11月才建成。他说这是茂名地区建起第一间茶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二楼设多个展区。左墙上,一幅“古驿站信宜茶马古道”地图吸引了我。他指着地图说,这是他自己绘制的。
说起来真奇了。信宜虽然地处大山深处,却有50万海外华人华侨。从南部的镇隆镇起步,从陆路往东西方向走,经水口镇、丁堡镇、大成镇、白石镇、茶山镇,在抚州的南江口,再往前走,顺珠江口就可以出海了。茶马古道上,设立了19个茶亭。据说,一条道上,能有这多的茶亭,全国鲜见。
许家波说起它的历史来,也是自豪的。
我若有所思地听着。当我问起他的未来打算时,他没有急着回答我。
他引我来到一幅老照片前。照片上的文字解说是这样写的:年,钱排公社中龙茶场试验茶园,当年亩干茶.75公斤,创县内历史最高纪录。
云开红茶和云开绿茶,为出口创汇名牌产品。年9月10日,中龙茶园的红花茶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名,茶场负责人刘道华,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全国茶叶经验交流会。
“当年神坛今不再!”他重重地感叹道,“年,我注册的茶叶商标叫‘天池崖茶’。我想努力让它成为中国名茶!”
此时,我借着灯光,又看到他的眼里,有一丝亮光跳动起来。
他将手机凑到我的眼前。屏幕上,出现几行这样的文字:
申请项目:有机茶场园区建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