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西游记里的龙,厘清龙的种类和不同

趣谈《西游记》里的龙,厘清龙的种类和不同来源

文/舒放

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但我们对龙,说不上喜爱,更多的是一种敬畏,同时也夹杂着一丝无可奈何之下的戏弄。看似不露声色,实际上表露无疑。敬畏自不必说,如将龙作为汉民族的图腾,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等等。“戏弄”的表现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正月年间的舞龙灯,这多多少少还有点“与民同乐”的做派,而另一个做法和“乐”完全不沾边。旧时民间求雨,先是到龙王庙上供,到了最后若还是不下雨,就要把龙王的塑像抬出来,在太阳底下暴晒——那意思是:这日头您也算是领教了,下不下雨您看着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想来主要是因为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龙这样一种具体的生物,完全出自人们的想象拼凑而成——这个论点不涉及具体宗教,只是单纯说“龙”这样一种生物。这和老虎、大象等自然界里本就存在的动物不同,关于龙的习性,也是人们依据不同的经验附加给了这样一个想象出来的生物,也就难免充满矛盾性。

在古典神话名著《西游记》里,龙出现了很多次,在有的章节里,算是主角,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细究起来,这些龙性情不一,善恶有别,而且还似乎分属不同的种类。我们就以《西游记》为例,趣说一下有关龙的种类和来源。

龙,可以算是《西游记》整部故事的引子,这个引子就是泾河龙王。没有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赌,就没有他触犯天条,也就没有后来向唐太宗求情以及索命的情节,也就引不出后来玄奘法师西去取经的故事。泾河龙王在向太宗求情的时候说:“臣乃业龙,陛下是真龙。”这就引出了两个相对应的概念:真龙和业龙。

业龙,按照最常见的解释,就是“恶龙”的意思,泾河龙王这样说是一种自谦,确实,在太宗面前,泾河龙王没什么能够炫耀的资本。但如果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谦称,就草率了。真龙和业龙的概念,来自道家。

在我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之际,新登基的开国皇帝一定要找到前朝传下来的玉玺,把这个视为身份象征,有了这个才能表示自己是正统,是真龙天子,具有伦理上的合法性。

天子,老天的儿子,这个“天”就是玉皇大帝。那么真龙又怎么讲?

《西游记》里并没有出现以龙的形象呈现的真龙,但真龙是存在的,这就是玉帝本身。至于人间的帝王是真龙天子的由来,有可能是两种现象的的重叠,一种是玉帝本身可以有无数的化身,关于这点很难说佛道之间是谁影响了谁,或者都是源自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统也说不定。另一个,那就是这些帝王就是玉帝的孩子。关于这点,在《史记》这般正统的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就是汉高祖刘邦之母是如何怀孕而生下刘邦,正文我们就不引用了,大家知道确实有这样的记载就行。

那么推而广之,泾河龙王说唐太宗是真龙,那也是陈述事实,而非信口胡言。

业龙要向真龙求情,自然可想而知业龙档次要低。《西游记》里龙王数量众多,最大的是四海龙王,然后江河湖都有龙王,在乌鸡国那一章节里,甚至连井里面都有龙王,非常恭敬地迎接当年的天蓬元帅,让八戒着实偷着乐了一把,看来名声在外。四海龙王是亲兄弟,姓敖。有名有姓自然是有父有母,不像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说穿了,也不神秘,四海龙王乃至其他江河湖里的龙王,都是玉帝妹妹的后代,问题是这个妹夫来路不那么正,而且是玉帝妹妹私自下凡,所以就是业龙了。关于这些故事,《唐僧取经念词宝卷》里面有详细记载,在这里我们也是一笔带过。

讲这些,是要说明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对于神仙谱系的架构在逻辑上能够自洽。不像我国佛教,需要吸收诸多的印度神祗才可以。尽管有研究者说玉皇大帝就是佛教里的大护法帝释天,但单就玉帝是真龙这点来说,完全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龙作为至高无上的象征这一理念。

从管辖权而言,《西游记》里的龙,也属于道家:孙悟空拿了定海神针之后,东海龙王是上天庭到玉帝那儿告状,属于道家管理系统。在车迟国孙悟空和虎力大仙等三位斗法的时候,那三位倒也是货真价实,自个儿修炼出一条冷龙护着油锅,不过最终也是被西海龙王收了去。这也反映出“龙”是由道家修炼而来,或者说是凭借到家的法术,无中生有孕育出生命来。

但有一个例外,这就是白龙马最后的果位,这就是关于龙的另一个来源:佛教的天龙八部。

唐僧的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完成驮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后,被如来佛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和唐僧师徒四人一样,他没有返回龙宫,也就是没有返回道家神仙系统,而是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殿柱之上。这正是“天龙八部”的重要司职,护佑佛法。

天龙八部,指以天众、龙众为代表的八种神道众生,八部具体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是佛教里非常重要的护法。

佛教中的龙,或者说南亚次大陆神话传说中的龙,和我国的龙在外形上有所不同,不过司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此外佛教里的龙,也是居住在龙宫,有着无尽的财富。是一个充满无数宝藏的奇妙世界。佛经中常有六万龙王供养诸佛、听经闻法之记载,许多珍贵的经典和法藏,也是从龙宫中迎请至人间。所以龙族是巨大财富的代表,佛教中也有相应针对供养龙族(护法)的仪轨。从时间上而言,我国关于控的神话要早,所以是南亚次大陆的神话吸收了我国的神话故事,再通过佛教的传播反过来输入中土也极有可能。

和我国的龙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天空八部里的龙,原本有天敌——就是同属天龙八部里的迦楼罗,也就是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每天要吃五百条小龙和一条大龙王,这让龙族非常惧怕,后来佛陀给了龙族一件袈裟可以用来躲避大鹏金翅鸟的捕食——大鹏金翅鸟又找到佛陀,说自己不吃龙,吃什么?佛陀就让大鹏金翅鸟吃素,现在很多寺院要专门供养七粒米(然变化出无数)给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在《西游记》中有隆重出场,就是狮驼岭(狮驼国)的章节,在藏传佛教里,大鹏金翅鸟有最高大护法之说,同时还有大鹏金翅鸟是大势至菩萨的示现。

在孙猴子大闹天宫之际,如来佛出场,孙悟空也仅仅是不惧怕而已。到了狮驼岭那一章节,大鹏金翅鸟则不同,它是直扑佛祖而去,最后被如来佛法力制服后,不得不服。这一细节上的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关于大鹏金翅鸟和孔雀明王的关系以及和如来佛(实际上是佛陀)的渊源,《西游记》中也讲得很明白。

《西游记》有关龙的场景中,还有两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九头虫。九头虫或者叫九头鸟,明明是飞禽,为什么可以娶龙女?而且水下功夫了得,孙悟空都要让八戒先开战?

这又和古印度有关龙的神话传说有关。在古印度神话中,有龙有九头的传说,而且龙本是生活在水中,是水中力气最大的生物,但又能腾云驾雾。所以这个九头虫,或者说九头鸟,实际上龙的一种形态呈现。想来九头虫娶的龙女,可能直接就是九头的形象,这样两者才比较般配。所以在我国民间,有关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

其次,是看不到龙的那些场景。但凡水里被妖怪占据的地方,如流沙河,通天河都没不见龙王身影,而且灵感大王占的府邸是老鼋的,那龙王呢?

#西游记冷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