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都说泰山龙脉起于昆仑,为什么康熙却说

五岳之首的泰山,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之一;秦汉之后,泰山在汉族信仰中的地位日益崇高;唐宋时期更一举升格为“中华第一圣山”;其后虽然经历了金元异族统治,但泰山的神圣地位却毫无动摇。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泰山因为“密迩京师”,地位进一步加强,甚至将泰山视为明帝国的保护神。

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在他的书中说:“天下山川起昆仑,分三龙入中国。……起泰山入海,是为中龙。……古今龙气,中龙最先发,最盛而长。泰山塞护海东,王气不绝。”王士性关于泰山中龙之脉的论述,反映了泰山与中原王朝相吻合的政治观念。满洲女真族崛起之后,和明朝的冲突不断加剧,泰山也被引入其中,成了明汉一方的心灵慰藉。明朝灭亡后,清军立马泰山对当时世人心灵的震撼,几乎与凤阳的明皇陵被掘不相上下。明末满汉民族冲突,在泰山信仰上清楚的显现。

清朝定鼎中原之后,如何面对汉文化是一个严峻的抉择,这时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泰山信仰”,凸现在清朝皇帝面前。如何对待泰山,其实就是如何对待汉文化。有鉴于此,顺治亲政之后就立刻下旨恢复了明亡以来中断的泰山祭祀,通过各种举措不断提振泰山文化。到了康熙朝时,一度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得到缓和,这使康熙更加认识到学习汉文化对于统治的重要性。

康熙在位期间多次南巡,其中三次到过泰安,并两次登临泰山。一生中共十一次祭祀、祭告和望祀泰山,一生中对堪称中国各民族精神家园的泰山情有独钟。康熙末年,在与大学士李光地,关于山脉起源的讨论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泰山山脉源自长白山的说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泰山龙脉论》。大致内容是,“古今论九州山脉,但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地理家亦仅云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总未根究泰山之龙,于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此论虽古人所未及,而形理有确然可据者。”

绵延与东北边境上的长白山,是满洲爱新觉罗一部的发祥地,清朝入住中原后对长白山的祭祀规格逐渐提高。在康熙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上,更是将长白山列为第一。然而在汉族的名山信仰中,长白山的地位却远不及泰山。怎么样协调两族信仰,统一认识,就成为了康熙朝乾夕惕之中必须要解决的要务。康熙“泰山山脉来自长白”的创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风水学上关于泰山龙脉之说,古已有之,但历代都说泰山龙脉发源于昆仑山。因此康熙的这篇《泰山龙脉论》政治上的意义远大于地理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康熙皇帝真正的目的,是想借助这一样一篇文章宣传民族融合,促进社会和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