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形胜九龙峡
邢台九龙峡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西与山西省和顺县交界,东距邢台市区62公里。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河北省水利风景区。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野生桃花聚集地,每到春天山桃花竞相开放;秋季时峡谷中的黄栌,五角枫红遍山岭,呈现出罕见的太行红景色。夏天峡谷幽深,山风凉爽,为难得的避暑地。是集旅游、观光、科考、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复合型游览地。
一、九龙峡与九龙传说
九龙峡因景区内有九条大峡谷而得名。风水家认为,在我国有三条干龙,其中以太行山为北干龙。在北干龙的龙脉上有许多古都,据说这些古都也与北干龙脉有密切的关联。邢台正处太行山脉的北干龙脉上,有“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赵之信都,后赵大平”之称。邢台不仅为历史上的古都,还涌现出杰出的人物和帝王,尤其是在唐代,在北干枝脉上的尧山有李唐一族,建立了大唐王朝,后来又有后周郭威和柴荣等,民间称之都是因北干龙脉的原故。在这条龙脉上不仅出帝王,还培育了很多的扶佐帝王的王公宰相。如后赵的张宾、唐代的魏征、宋璟,宋代的范质,元代的刘秉忠,明代的王本固,清代魏裔介等等。这些人物的也传说与龙脉有关,特别是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民间有了这样的故事。
相传:元代时邢台出了个大人物,这个人就是刘秉忠,保了元代许多年的江山。到明代时,元人虽然被赶出中原,但没有彻底灭亡,而在塞北建立了北元政权,这让朱元璋十分烦恼,于是就找刘基来商议。
刘基就是刘伯温,传说他的前世为玉帝身边的一位天神,后来玉帝在天庭看到人间大乱,战火不断,知道元代帝王统治中原的时日不多,就派刘伯温转世辅佐朱元璋定天下,利苍生,并赐给刘伯温斩仙剑。
刘伯温下凡后就开始对元代的龙脉进行研究,通读了刘秉忠的《平砂玉尺经》,从中找到了很多的玄机。他与朱元璋相见后,就在北干龙上寻找元庭的龙脉,然后用斩仙剑挑断了龙筋,又来到刘秉忠的家乡邢州,望气太行,见这里干枝连绵不断,龙气显露,是后世的育龙之所,但始终不能破解,只能用斩仙剑在此划出九条峡谷,写下“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咒语,将龙的九子进行了安抚,用“各有所好”分配了职责,又在南方设置了顺德县,以混淆南北顺德。后来这个故事留传下来,就有了“南顺德,北顺德,太行了有九龙谷”的传说故事。
二、九龙峡景观
九龙峡为典型的红石砂岩峡谷地貌,属夷仪山支脉,西起寒风垴,东至柏垴北山,有大小山峰数十座,著名的有孤山、麻地筐山、红岩山、轿顶山、夷仪山、鸡冠山等等。群山竞秀,景色绚丽,山势蜿蜒,横峰侧岭,岩崖耸立,奇峰怪石,沟壑纵横,有“支锅形胜”“燕赵奇景”之称。春天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竞相争艳;夏日高山飞瀑,泉水潺潺,峡谷清幽凉爽;秋有黄栌、五角枫将大山装扮的五彩缤纷,山峦红遍,层林尽染;冬至时节,山谷空寂,瑞雪素裹、银龙飞舞,百丈悬崖飞瀑冰挂令人惊叹。
九龙峡自建设至今,现已经对外开放卧虎山区、三星山区、藏龙峡区、老龙潭区四区。卧虎山区由桃花谷、咏花栈道、支锅岭长城、九龙泉、龙泉驿道、度假村等组成,三星山以三星塔为中心,由福、禄、寿三山及蟠龙峡组成,藏龙峡区由九瀑十八潭、火龙峡、观音洞、卧龙湾、蛟龙峡等组成,老龙潭区由九龙会、龙门关、下龙门等组成。
九龙峡峡谷成群,主要有火龙峡、蜻龙峡、蛟龙峡、螭龙峡、虬龙峡、金龙峡、狴犴峡、蟠龙峡和白龙峡等。如虬龙峡为一段南凸的弧形峡谷,峡谷的两侧崖壁高达米,也是九龙峡景区中最雄伟的一段峡谷,在峡谷的底部还有水潭,当地人称卧龙湾、卧龙潭,传说峡谷因卧龙而成。在水潭的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岩石,人称卧龙石。虬龙峡卧龙湾景观,由于峡谷深幽,两侧崖壁紧合,自下向上仰望时如天井观天。又因这里峡壁为石英岩层,各层岩性成分不一,颜色也有差别,在经历了长期风化后形成如册页相叠的厚书,所以当地人又称这里为天书崖。再如火龙峡,两侧崖壁为赤红色的红石板岩,峡谷蜿蜒,如同火龙而名。峡谷底山溪常年不断,溪水沿山谷自然跌落形了多级患锅的飞瀑水潭,又有人称这里为九瀑十八潭。
在螭龙峡与虬龙峡之间有两个柱式的山崖,如同古代的将军立于大门前,当地百姓称为将军把门。进入蛟龙峡后,在西侧的南崖,自峡底向上约数十米有洞,拾阶而上至洞口,洞中供奉观音,故称为观音洞;在观音洞的对面有山呈莲花状,百姓称为莲花台山,传说,为了当年刘伯温为了镇住九龙,请观音菩萨到此讲经,九龙皈依使佛性呈现。
上龙门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的神龙山,也是由山西境内进入九龙峡的大门。由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停车场等建筑组成。景区大门为仿汉式牌楼,顶为青灰瓦铺作,牌楼正脊檐下两侧雕有两条相对的龙纹,两龙中间由著名诗人汪国真题写的“九龙峡”三个大字。
神龙山上龙门是冀晋两省的门户,进入景区,沿山脊修建有长城景观,长城两侧的深谷春有千顷桃花争奇斗艳;夏季幽谷奇峡,青山绿水飞瀑碧潭;秋天满山红叶,红透山峦;严冬时日,山谷间银装素裹,昔日的飞瀑溪流变成玉河冰瀑。
在上龙门景区一览太行秀丽风光,观太行云海,看红日东升,观赏太行草地风光,听太行松涛。同时在不同的季节中可以欣赏不同的九龙峡人文文化,如一年一度的祭龙大典、春季桃花节、高山风铃节、九龙诗会等等。
支锅岭 在上龙门不远为支锅岭长城,支锅岭口又称支锅石,乾隆版《邢台县志》说:“支锅石,三岭并起状类支锅,旧有边墙、铁门、箭楼、官厅、营房,军兵防守。今废。“支锅岭的南面与孤山相望,西为山西省和顺县刺榆沟村。支锅岭也是河北与山西的分水岭,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是邢台通往山西的古驿道重要关口。
据《四镇三关志》记载:支锅岭口关为明“嘉靖二十一年()建。”支锅岭关山高陡峭,壁立千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现遗有关门、垛口、箭窗、城楼等军事设施,尤其关门洞保存完好。关城就建在山岭中间一狭小平缓处,西侧为壁立悬崖,陡不可攀;南侧为山涧,深不可越。支锅关门居城墙中部,面向东北,宽6米余,青石拱券门洞,门洞约二米许,使关门狭深险峻,仅可容单骑通过,在券门的上面嵌有石匾,中间阴刻“支锅形胜”四个楷体大字,在右侧竖书三行寸楷“总督蓟辽督御史杨□巡抚保定督御史孙□整饬大明兵备副史姜□”。关门的两侧设有卫所房,长城自关门向西北悬崖筑起约数十米,在西北角形成关城的至高点。在至高点处形成“V字型”,至高点向西南沿悬崖立壁修建单墙,蜿蜒至山顶,长约百米;至高点向东南并设有多级台阶折东缓缓而下,状呈弓形向东南方向延伸,关墙长约米,底宽3米,顶宽2.5米,墙高3-5米。原在关墙上设有垛口,箭窗等设施,墙体由石条砌成,石缝由白灰填实。
支锅岭长城吸引很多游人前来怀古游览,明朝诗人、顺德府知府顾缓对支锅岭关口这样写到:“崇冈历尽是边关,此去纵横更有山;九塞控弦今纳款,三军超距且投闲。岚光远映旌旗外,涧道平分营垒间;形势漫夸堪保障,还如蓬岛在尘寰。”通过此诗可以想象当年支锅石口一带的形势,凭据天险,有驻军扼守山巅,来往的商人及乡民在关城在此停留后又急忙赶路的情景。清光绪版《邢台县志》记载:嘉庆四五年(、)有虎蹲路,连伤数人,又蹬路连年失修,行人日渐稀少,后来在北二里修筑冀道岭口,也就是今天九龙峡的上龙门处,致使支锅岭口“永无人迹”。
有网友来此后写下这样这样的博文:这里没有八达岭的人声鼎沸,没有居庸关的修葺一新;没有老龙口的潮来潮往;也没有嘉峪关的阵阵驼玲。然而,这里有高山之颠一柱擎天,两山之间的一门锁关,赫赫神威。.....这里有历史犹新,恒久不变的坚守;有纵然残破却留下灰飞煙灭的坚韧本色。走在这里,就像走在悠远与现实的边缘线。真实是美的,苍凉是美的,孤独是美的,震撼是美的,那么,这触手可及、散落的砖石可是无数倒卧沙场未寒的尸骨?这青青丛生的绿草可是忠勇可歌可泣昭示不死的魂灵?追思何尝不是美的!
九龙泉 位于九龙峡卧虎山区,泉水流量非常稳定,从来没有枯竭过,这里也是九龙峡的水源之一。相传九龙泉是九龙出生的地方。相传,在后赵时期,邢州襄国大旱,城中水源干枯,后赵皇帝石勒请高僧佛图澄祈水。佛图澄于是来到太行山寻找龙脉,在此看有一泉水,便施法咒龙,不久泉水涌出,随着泉水出生了九条小龙。后来人们称九龙出生的地方为九龙泉。
在九龙泉下建有九龙池、九龙亭,九龙池有上龙池和下龙池,上龙池位于平台之上,盘龙为池,沿地势顺势而下,下龙池在池中修建凉亭,亭台上雕有九龙,泉水自龙口喷出。
三星山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九龙峡有三座大山,分别为福山、禄山和寿山。百姓称为三星山。福山位于东侧,每日极目东方日出,姹紫嫣红,象征紫气东来,财运亨通,在峰顶建有福星亭。禄山位于西面,上有有禄星亭。夏秋之日站在峰顶向西眺望,云雾如飞瀑,从西方山顶飞泄而下,下面云雾翻滚,汹涌澎湃,象征西来顺风。寿山南峰也称南极峰,峰顶有仙翁亭,一块巨石平卧极顶,有一棵古青冈树屹立在峰顶,象征着寿比南山。
三星山兀立于九龙峡之中,三面峡谷,谷底溪水潺潺,碧潭如镜,瀑布如帘。由老龙潭始,攀附龙梯,行木板栈道,曲径盘旋,至三星山极顶。
在三座山峰的正中有一馒头型圆包山峰隆起,像一枚硕大的元宝,又如十五的月亮,故名三星供月。山顶端建有三星塔,塔的四面有数万棵黄栌,五角枫围抱,秋日红叶掩映,分外妖娆。
民间相传,每年中秋福禄寿三星都要来这里赏月和下棋。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下有一位梅性的壮年,叫梅硕,上山砍柴来到这里,看到有三位老人在这下棋,便赶上来看下棋。看完后,一位老人说:孩子,不早了该回家了。说完三个老人就不见了。他连忙去拿绳子和镰刀。奇怪,镰刀已生锈,镰把绳子和捆好的木柴变成了一堆土,他只好拿着镰头回家,回到村子里,村子也变了样,街上来来去去的人一个也不认识。他按原来的记忆来到他的家门口,却看到家里住着一家不相识的人,她便问道:你们是谁?怎么住在我家里?一位老汉放下手里的活,仔细打量着他说:你是谁?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咋就成了你的家?梅硕生气的说:这分明是我的家,我只是早上去砍柴,回来怎么就成了你们的家?老汉笑着说:我没骗你啊,你姓啥?叫啥?他说:我姓梅,叫梅硕。老汉甚为惊奇,皱起眉头想了想说:嗯,俺家家谱上是有这么个人,不过还是听听我爷爷说的,是他爷爷的爷爷叫梅硕,说是出去打柴一直没回来,找了好多年也没找到。不过你说早上走的,那就不对了。除非你碰到神仙了。梅硕说:我也没骗你,就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述说了一遍。好汉惊讶的说:你碰到神仙了。然后把他带到福禄寿三星供桌前说:你看看是不是他们?梅硕仔细一看说:对啊,就是他们。老汉马上跪到他脚下说:老祖宗啊,你总算回来了,怪不得人说天上一时人间百年呢。消息一传开,村民纷纷上山拜山,盖庙建塔。这也许就是三星山的来历吧。
老龙潭
过龙门关可抵达老龙潭,老龙潭是九龙峡胜境。瀑布自百米之上的绝壁飞流直下,泻于潭中礁石上银花四溅,飞流注入潭中,一潭池水,四季常流。清人李京曾写诗《老龙潭》:“百丈悬崖万岭围,日光水影碧空落;半天瀑布雨霏霏,疑是春山上下飞。”
会仙台会仙台又名老母台,是这里最大的庙宇,庙始建于宋元,年进行了重修,正殿三间,庙的正殿供奉观音等佛像,除正殿还有东西配殿分别火神殿和老母殿,南殿为子孙殿、西南为五瘟殿。
桃花谷 在九龙峡自然生长着万頃山桃花,分布在景区各个山岭之上,有的开放于山巅中,有的怒放于沟谷中,还有的植在空寂的山崖中,桃花面积之大很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证:九龙峡是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山桃花生长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充足的阳光供给,使其生长茂盛、花泽鲜艳。每年自3月中旬开花一直持续到五月上旬,清明前后是集中开放的时期,各种桃花、山花竞相争艳,红、黄、粉、白千姿百态、如诗如画,在九龙峡壮美景观的衬托之中,让峻岭融入了花的海洋,呈现出梦幻般的世界,成为太行山春天最美的景色。
相传,九龙峡有三星山,是天上的三仙神仙,每到给福禄寿三星祝寿时,玉帝都会派桃仙送来寿桃祝寿。这一年三星的吉日正好在初春,桃仙来到九龙峡发现到处荒凉,没有一点生机,于是就随手将三星吃过桃核撒在山谷中,施法让这些桃核生根发芽,随着春意暖,尽情开放,不久山桃花开满了山谷。
由于九龙峡山桃花特殊的景观现象,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重点农业生态观光示范点”。
红叶岭 九龙峡红叶岭海拔-0米,山地肥沃,空气湿润,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每逢金秋时节,历经霜打雨淋的30多种红叶竞相斗艳,极富观赏价值,为八百里太行最佳红叶观赏区之一。九龙峡的红叶树种比较多,多为高山灌木,主要有:红枫、黄栌、山桃、柿树等等。九龙峡霜期来的较早,时间较长,不同的树叶经霜打雨淋,变得五彩斑斓。每年九龙峡红叶最佳观赏时间景区将举行九龙峡红叶节。届时游客可自行在景区内以红叶、山水、云海、日出为主题,开展创作和观赏。
度假村 九龙峡度假村位于上龙门区域,海拔高度米,占地面积余亩。交通便利,邢和公路直达度假村。度假村依山而建,建筑古朴有特色。建有大型餐厅可同时接待余人用餐。同时容纳百余人住宿和会议。在这里无论是春季还是夏天,朝闻鸟语,夜揽群星。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景色迷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满山葱绿,秋季半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登高极目心旷神怡。
三、九龙峡文化
九龙峡文化十分丰富,有太行文化、中国龙文化,关隘文化、地质文化、邢国文化等等,这里还有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传说,如“小白龙与小龙女的故事”、“小龙女拜观音为徒的故事”、“观音度九龙的传说”、“师傅寨的传说”、“板栗的传说”等等,丰富了景区的文化。由于景观文化特色,“九龙秋色”被评为邢台新八景之一。
太行山人文荟萃,圣贤辈出,无论走到那都可以听到她的传说,可谓是山水有神韵,草木蕴华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太行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太行山神话,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反映了先民与大自然的顽强拼搏精神,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无畏性格。太行山诗歌,无论是曹操的《苦寒行》,还是陈毅《过太行山书怀》,都见证着太行山在历史和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近代史中,老一辈革命家奋斗在太行山上,建立了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抗大在这里培育了无数的革命英才,在抗战时期与日军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中国文化中,龙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民族称之为龙的传人。远自新石器时代,先民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神话中龙有着各种各样的描述,如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带鳞的蛟龙,有翼的应龙,长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善吼的鸣龙等等。还有龙生九子以及相关故事。在帝王眼中,龙是权力的象征,自称为真龙天子。在传统的堪舆学中,“龙”是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将自然界山和水的形态与龙相比较,以山脉为龙脉,寻龙定穴,以求好远。日常生活中,人们以龙纹为装饰,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古代先民的最大愿望。九龙峡的龙文化众多龙文化中的重要一枝,体现了传统的龙观念,也彰显出太行山的龙精神。
九龙峡处于太行山的一个特殊位置,数千年来形成了特色的关隘文化,“支锅形胜”不仅在军事上,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九龙峡又称为龙宫,龙宫的来历与邢台历史相联系。地方志书说邢台为“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地理位置“西依太行,东跨漳河,四方八达通会,当四方之冲,为百战之场”。西周末期,邢国在此建立的都邑,在这时营建了上殿和下殿,以夷仪山为天险,邢侯与狄人的入侵进行了抗争,后来人们将邢侯居住过的地方称之为龙宫。夷仪川、夷仪山、夷仪城等等成为邢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九龙峡景区进一步挖掘九龙峡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文化内容,以桃花节、红叶节、祭龙大典、高山露营音乐会、冰雪艺术节、龙文化论坛等文化活动为平台,大力打造太行山水文化,向广大游人展示九龙峡的独特魅力。
九龙峡上龙门
九龙峡桃花
九龙冬日
桃花依旧
太行锁钥
云雾九龙
苍茫九龙
孤山远影
九龙云海
九龙日出
笑映桃花
九龙飞瀑
九龙红叶
九龙龙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