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散文凤凰山秋游有声
散文《凤凰山秋游》
走近周公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古柏,老枝曲折,葱茏苍翠,立刻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十年前我曾来过几次,每一次都被它的地理位置所惊叹,每一次都被它的建筑风格所折服,每一次都被它的文化内涵所倾倒。
凤凰山秋游
安子川
一 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来到凤凰山脚下的时候,十年前的那条小路、那个广场、那一眼就能看到的周公庙全景找不到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周原仿古景区。别的不说,单就那雄伟壮观的城墙和门楼,一下子把我带进了一个遥远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变革年代。 尽管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但我们还是决定进去看看,领略一下打造后的凤凰山景区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精髓。 进入城门,仿佛走进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周文化古城。所有的历史文化符号在此一一闪现:一个个家园,一个个场馆,一个个学堂,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景区的不同位置,真实还原了当时周王室的繁华热闹景象;一个个雕塑,一个个文字,一个个画面,形象逼真地镌刻在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上,完美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面貌。 就连人行道两侧的低矮墙壁、百鸟乐园中的房屋屋顶、小桌小凳,也无不流露出一种浓浓的文化元素。 至于矗立在中轴线最前端的“天子驾六”雕塑,则是整个景区的镇宝之物。逸礼《王度记》中就曾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可见,“天子驾六”在周文化礼制中的级别是最高的了。 若不是日头渐渐偏西,真想好好游览一下分布于整个景区的周王室、百工坊、诸子百家园、封神乐园、百鸟乐园、中轴文化展示区等六大周城板块。只可惜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凤凰山和周公庙的景区游览上。 好在来往穿梭的周原索道非常便捷,快速带我们到达了凤凰山顶。 二 十月的凤凰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风送爽,落叶飘飞,斜阳折射在层叠婀娜的树叶上,无数影子在秋风中来回碰撞、摇荡和重叠。 我们沿着凤凰山顶的一条石板坡路向东慢行,不多远,便是凤凰山最重要的建筑标志,一座高约20米的凤凰雕塑,金光闪闪地展翅于凤鸣岗上,那雄姿、那壮美、那凌空欲飞的气势,像要把周王朝的伟大功绩高扬宇宙苍穹,把周公旦的博大胸襟远播神州大地。有名的凤鸣岐山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之兴也,鸑鷟(凤凰之别名)鸣于岐山”。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兴盛前夕,一只凤凰栖息鸣叫于岐山顶上。从此,周朝开始兴盛,人们把此山称之为凤凰山。 我站在凤凰雕塑的最前端台阶上,俯瞰着尽收眼底的周原景区,像是在俯瞰一个既遥远又近在眼前的神秘世界。这神秘世界,孕育了一个朝代的璀璨文化,并让这一文化延续了绵绵三千多年。 顺着窄窄的山坡小路拾级而下,仿佛走在一个个先贤者当年走了不知多少遍的文化足迹上。无论哪一个拐弯处的指示牌,都会引你到沉淀着厚重文化历史故事的绝佳之地。 这不,刚穿过几棵苍翠茂密的松柏,就被一座门楣上写有“甘棠”两字的六角亭楼挡住了去路。我赶紧上前细看,整个亭楼飞檐戗角,雕梁画栋,其设计之大气,雕工之精细,颜色之鲜艳,堪称亭楼中的精品。尤其是面对山下的正门楹联:“庙祀三公思盛世,民承千古忆甘棠”,全面概括了召公常常办案于甘棠树下、处事公正、勤政亲民的清廉一生,被后世历代官员树之为楷模。 再往下走,便是同样大小的一座亭楼,风格完全一样,只是门楣上的“吐哺”二字,立马让我想起曹操有名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匡扶致太平八方击壤,吐握垂高范四海归心”的楹联,再一次佐证了吐哺亭的真正含义。我仿佛感受到了周公为招览天地贤才,曾数次握着秀发,数次吐出口中食材的迫切心情。 离开吐哺亭,思贤亭就醒目地映入眼帘,只是造型更加独特和气派。两层飞檐翘脊,同样的弧度,同样的雕梁画栋,同样的色彩艳丽,让人很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一公制礼千秋仰,万众思贤四域兴”的楹联。一种对周公儒派始祖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就这样沿着窄仄的山路边走边欣赏,边走边感受。树影婆娑,余晖摇动,落叶在忽陡忽缓的山坡上发出黄、澄、紫、灰的光泽,宁静而虚幻。 也许是只顺着一条山路游览的缘故,也许是一心想着游览周公庙景区的缘故。稍不留神,我们便到了山脚下的周公庙景区,竟把分布在山上不同位置的礼乐亭、凤山楼、元圣殿等几个亭楼给错过去了。 好在周公庙景区涵盖了凤凰山景区的全部内容,只要把住了周公庙的脉搏和呼吸,也就掌握了整个凤凰山的魂魄。 三 走近周公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古柏,老枝曲折,葱茏苍翠,立刻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十年前我曾来过几次,每一次都被它的地理位置所惊叹,每一次都被它的建筑风格所折服,每一次都被它的文化内涵所倾倒。 此刻,我就站在周公庙前的广场上,仰望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正门大殿,仿佛一个远古的历史朝代又回到了我的眼前。 周公庙,记录着一个朝代的文化符号,也与庙殿主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这个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因晚年归隐于卷阿,去世后建祠祭祀,故称此庙为周公庙。 记得第一次游周公庙的时候,讲解员提到过卷阿这个名字,当时我非常不解,询问了好几遍,才弄清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周公庙的位置,正好处在凤凰山的最大一处山沟里,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如倒凹字,故称卷阿,实际上是“全窝”的谐音。卷者,曲也;阿者,大陵也,即弯曲的大陵。 卷阿地幽势阻,坡体缓缓下落,两连山脊高突,如飞翔凤翼,故当地人有“猛见周公”之俗语。 为此,我常常慨叹:周公庙之位,实乃凤凰山景区之绝佳境地也。 沿着周公庙正门内的一条主干道缓缓向前移动,满脑子都是这位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的形象,便急切地走向了他儒雅高洁、端庄高大的汉白玉雕塑。 这座有着两米多高的周公塑像,背靠八卦亭,面对乐楼,头戴相帽,身穿相衣,手持诰卷,足登朝靴,凝视远方,像是在用他的一颗忠诚之心,时刻 看着这位古今第一圣人的周公塑像,我像翻看一本厚重的历史古书,有关周公的巍巍业绩和博大胸襟便一起闪现在脑海里。 在周王朝的历史上,周文王只完成了灭商的准备工作,真正灭商建立周室王朝的开国之君是武王。武王去世后,摄政七年,平定三监之乱、武庚叛乱,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使天下归心、奠定“成康之治”的坚实基础的周公,其实才是当之无愧的古今第一“元圣”。 正是他的这种生不贪权、死不图名的高贵品德,在以周公庙堂为中心的祀庙群中,尽管各庙自成院落,各有特点,但周公庙位居最前,周的始祖后稷庙在后,稷母庙居中。这种建筑格局,被后人赞颂为“稷母姜媛背子抱孙”。既突出了主角周公的地位,又非常得体地显示、夸耀了姬姓王室的繁荣昌盛,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建筑的高度艺术设计风格。尤其是周公庙正殿的楹联:“制大礼作大乐并戡大乱,大德大名垂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贯古今”,在颂扬周公的功绩之大之多、德才之高之丰的同时,准确概括了周公的杰出历史贡献。 行走在周公庙众多的建筑群中,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座古建筑的脊饰,都有一个各不相同的神话故事。比如周公献殿顶上的“龙生九子”,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周公献殿建于明朝,是中国古建筑中最为传统的五脊顶。正脊上,数十个造型各异的脊兽一字排开,最中间为一个楼阁样式的脊饰。这座“楼阁”共有三层,每层都有繁复的雕刻,二层正中还有一块匾额,仔细去看,还能看到匾额上刻的字迹。这个脊饰被称为“子牙楼”,在民间传说中,这样的脊饰有镇宅驱邪、护佑平安的寓意。“子牙楼”的两侧分别有两只驮着宝瓶的雄狮以及驮着宝塔的大象,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瑞兽。再向外,则有造型各异的多种异兽。这些异兽,就是民间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 更为惊奇的是:这些脊饰,做工精细,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全部用手工打造而成,即使同一类别,造型也从不重样。可见,那个年代的先民,其建筑雕刻技艺,是多么的精湛娴熟。 除此之外,周公庙景区的参天古树也是堪称一奇。门前的三棵古树,为唐柏汉槐,其中台阶上面的一棵古槐为东汉所植,树围约五米,高六丈有余,树形奇特,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侧旁的两棵古柏,为唐代所植,老枝曲折,直指天空。最为奇特的是庙里的两棵古槐,树龄都在八百年以上,虽树干中空,但到了每年谷雨前后,便会吐出新芽,抽出新枝,郁郁葱葱,枝干尽显腾龙卧虎之势。故而,游人多将此槐称之为神树,争相叩拜祈福。 其实,他们叩拜的不是古槐,而是周公。因为槐者,怀也,怪想周公之意。 由此可见,在周公庙的众多景物中,即使一眼古泉、一座小桥、一股小溪、一个湖泊、一棵垂柳,一帘瀑布、一条甬道,都赋予了神奇而瑰丽的传说。就拿“润德泉”来说,它位于正殿东侧,因泉水的喷吐与干涸有间歇性,唐宣宗便把这一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一直沿用至今。据说在过去,泉里的水清澈见底,甘甜无比,游人争相用杯子俯身取水。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间太阳已隐没在西山,讲解员也结束了她的介绍,可我却欲犹未尽地站在周公庙门前的广场上,迟迟不忍离开。 周公庙的历史文化实在太深奥了,让我一时半会很难领悟到它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我只能慢慢品味和仔细思考,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的游览上。 下一次,我一定抽出一整天时间,重游凤凰山!
凤凰山,在陕西岐山县境内,是西周先贤周公庙的所在地,也是西周文的发源地。作者十年前游览过几次,没想到这次去游览的时候,已经变了模样,其中气势恢宏的周原仿古景区,就把作者带进了一个遥远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变革年代,凤凰山的传奇与来历,它的神秘与蕴含的文化古迹,引人向往。阅读文章,让人也感受到了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精髓!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凤凰山游历,收获多多,景色宜人,引人向往!力推欣赏!
作者:安子川
张积会(笔名:安子川),男,年出生。大学文化。陕西眉县人。干过铁路信号工、宣传干事、党群办主任、工会主席、报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爱好新闻、文学。曾在铁路分局、局、总公司,市、省级报刊发表新闻、评论作品余篇,散文、诗歌余篇,小品10余个,其中人物通信《迟到的婚礼》获全国企业报新闻二等级。现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燃烧的黄土坡》一部。
江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