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名作陈传席解读墨龙图这是我所

本文转自: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朱绍杰文艺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艺贺全胜朱绍杰

开栏语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目前正在广东省博物馆重磅展出。该展首次汇集数十件历代岭南地区收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及史上著名的岭南人士墨宝,传世绝少,观者如潮。

即日起,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在《羊城晚报》及金羊网、羊城派APP、“云上岭南”文化博览会、“羊城晚报”视频号等处开辟“名家说名作”专栏。

专栏以文、图、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延请当今书画界、研究界名家、岭南著名藏家后人等,择重点展品加以介绍和剖析,以古今对话探岭南文脉,光启华夏。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史学者陈传席到访广州,专程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年度大展《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

步入展厅,首映眼帘的是广东省博物馆重点宋元书画藏品——南宋陈容《墨龙图》。该作为陈容存世真迹中的精品,年由广东省文管会移交广东省博物馆。

作品用两幅绢拼成,绢质和色泽都保存较好,精彩传神。画面描绘一条飞龙腾跃云天之际,龙的姿态盘旋矫健,云气缭绕全身,躯尾时隐时现,有凌驾于九天外的磅礴气势。

(南宋)陈容《墨龙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画家用粗劲线条勾画出龙的轮廓,以浓淡墨色晕染其主要部位,使龙的形象清晰突出。笼罩其身的云雾施以淋漓的水墨,运笔迅捷,不露笔痕,迷蒙弥漫的景象逼真。几笔渴墨扫出的漩涡,形象地表达了飞龙腾起时的劲疾风势,有力地烘托了龙行云布雨的神力。

判断真迹依据有三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是当时享有盛名的一位画龙能手。

陈传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国绘画史上,专门画龙的艺术家并不多见,陈容是其中佼佼者,在绘画史上地位很高。据画史记载,陈容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

有考究认为,水墨画龙始于五代、风行于宋。今存的“龙水”画,以陈容等存世可见为最早,继承传统又加以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人评“画龙天下称所翁”,曾称之“伯时马、公储龙”,其画龙与北宋李公麟画马并称。元明清以水墨画龙的画家不少,在本次展览中均有展出,但大都模仿承继陈容,很少能突破陈容的高峰。

《墨龙图》吸引游客拍照

陈容的作品真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本次展出《墨龙图》,曾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启功、徐邦达、苏庚春等人鉴定。

陈传席教授近日在广州楠枫书院举办讲座

“这张画确是南宋陈容的一张真迹。”陈传席根据画作,现场作出如此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它的画法是用大片的墨衬托,这个方法在南宋之前都没有;二是画中龙是四爪的,宋前龙是三爪,到宋变成四爪,明清是五爪;三是看画面的线条风格,在文人画和画家画之间,陈容进士出身,本身就是文人,题诗和书法功力都不错。”

存世作品仅十一件

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古人把“龙”看作是一种神物,四灵之一,能够通灵变化,忽隐忽现,腾云驾雾,行云布雨。历代统治者也往往以龙来象征自己。

“龙”既然作为一种神物,就没有真实的形象可以作为依据。因此,历代画家们只是凭着神话传说来想象塑造它的形态。随着龙的概念的变化发展,各时代龙的形象也有所不同,汉唐时期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

展出的这幅《墨龙图》画面右下,有陈容自题的一首三字诗:“扶河汉,触华篙。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署款“所翁作”。钤印三方:“所翁”朱方印、“雷电室”朱圆印、“九渊之珍”朱白相间印。该题诗可谓画意的题解,画家绘龙,是要表现龙叱咤风云、势震山河的雄壮意气,赞美龙布雨九土、施恩于民的德泽,以此来比喻丈夫之志。

有学者统计,如今可知存世的陈容作品仅十一件。清内府旧藏有《九龙图》卷、《六龙图》卷、《霖雨图》轴等。其中《九龙图卷》等四件存于波士顿博物馆等美国机构,《龙图轴》等三件存于德川美术馆等日本机构,而在中国则有广东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所藏合计四件。

陈传席教授曾遍访世界各地学术、收藏机构,他在这幅《墨龙图》前观摩再三,多有肯定:“这幅画是我见过的陈容画龙中最好一幅,比美国、日本所藏的都要好。”

羊城晚报年9月3日A11版报道

统筹

陈桥生邓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0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