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海南岛上观古钟
原标题:海南周刊
海南岛上观古钟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古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画卷中,随处可见古钟厚重的身影。海南地方志中有多处关于古钟的记载,不少古钟还保留至今,除部分收藏于文博单位外,有些经过数百年岁月仍存于原来的寺庙或宗族祠堂中。
古钟之用
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中,钟是与鼎几乎比肩的重要礼乐器,后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上层贵族的生活。后来钟渐渐演变为一种报时用具,晨钟暮鼓曾是古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这种报时制度与城门启闭有着密切关系,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城市中一般都有钟楼和鼓楼,像北京、西安等至今还有相关古建,有些甚至成为地名和地标。
不过古时既有“晨钟暮鼓”亦有“晨鼓暮钟”,从史书记载来看,早至汉魏时期,报时方式还是晨鼓暮钟。汉蔡邕所撰的《独断》记载:“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汉代夜晚计时的滴漏流尽则鸣鼓,白日滴漏流尽则鸣钟,确实是“晨鼓暮钟”。《三国志·魏书·田豫传》记载曹魏的田豫年事已高,多次请求致仕归家,他认为自己年过七十还居高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可知三国时期钟鸣漏尽则按规不可夜行,看来当时还是使用暮钟。
清光绪峒主庙铁钟。
到了唐代,李咸《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元代萨都剌的《酹江月·任御史有约不至》又有“几度暮鼓晨钟,南来北去,游子心倦。”由此观之,唐代以后晨钟暮鼓应渐成常制。随着佛教传入以及本土道教兴起,为弘扬佛法、道法需要,寺庙、道观等场所也广泛使用钟。海南的古钟除了报时的晨钟,亦有不少佛钟、道钟和祠钟等。
《道光琼州府志·卷四十三·杂志·金石》中记录的明正统卫府楼铜钟和明永乐谯楼古钟,便有晨钟报时之用。《民国琼山县志·卷十四·金石志》引《舆地纪胜》云“琼州乾亨寺钟在开元寺,有南汉乾和九年钟铭。”这是海南有记录的最早的古钟,属于佛钟的范畴。《光绪崖州志·卷二十二·杂志·金石》所记的琼花宫古钟和佛老村神山庙古钟属于本土道教的古钟,一为浙江绍兴府客人杭喜舍钟,入于琼州府崖州南门五显庙案前;一为万历四年监生潘六鳌敬送于佛老村神山庙。另外像《宣统定安县志·卷十·杂志三·金石》所记明代铸造的吴氏至德堂铁钟和清道光年间所铸的莫氏合族祠铁钟,则属于宗祠铸钟范畴。
清光绪神山庙铁钟。昌江博物馆藏
明正统卫府楼铜钟
现存海口市五公祠学圃堂内的明正统卫府楼铜钟,是海南现存时代最早、体型最大的铜钟。从钟铭和地方志记述来看,此铜钟是明正统元年(年),由当时的海南卫指挥佥事信官张玉、石玉等与琼州府知府程莹等人捐献自己的俸资,命匠人铸造而成,重二千三百二十斤。
铜钟铸造初衷是置于海南卫的卫府楼中,用以“开鸣晓昏,专为禁动,镇军民而康泰,保卫府以平宁,雨旸时若,国泰清安”。后来卫府楼废,铜钟移至城隍庙内,故而此钟又名郡城隍庙铜钟。此钟钟铭以结体遒劲的楷书铸就,指明铸钟人、缘由、放置地点和铸造时间等信息,钟铭之下的钟体还围有一圈道教元素的八卦纹。
铜钟顶部有一背部弓起、四脚耸立的兽钮,此兽应是钟钮常用的神兽蒲牢的形象。蒲牢为古代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常被当作钟的别名。据说蒲牢平生最惧鲸鱼,遇到鲸鱼袭击,就大叫不止。古人铸钟自然求其声大洪亮,故而将蒲牢安置在钟的顶端,并将击钟所用的长木雕刻成鲸鱼的形状,以其撞钟,模仿蒲牢遇鲸大鸣的故事。《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弟弟名为秦钟,秦钟字鲸卿。古人的名与字常相辅相成,此处“钟”与“鲸”的相关之处便取自蒲牢的传说。
海南卫指挥佥事信官张玉、石玉等与琼州府知府程莹都是海南当时的地方高官,以铜铸造二千三百二十斤的大钟,在当时来说也是大手笔。因为铜是钱币的材质,在铸钟用料上明显比铁的级别要高。经历五百余年的风雨后,明正统卫府楼铜钟目前钟身锈色青翠,钟文仍清晰工整,静卧于五公祠学圃堂内,可谓海南最为精美的古钟。
古钟故事和铸钟名人
《道光琼州府志·卷四十三·杂志·金石》中曾讲到定安县谯楼古钟的故事。此钟铸于明永乐九年,为邑令吴定实所铸,重三百余斤。钟身古色光莹,蒲牢兽钮一足微缺。此钟原置于谯楼之上,“叩之声闻至郡”。到了明成化年间,郡里的官员命力夫将其从谯楼上取走,力夫“行至梁沙辄重”,后越来越不堪其重,突然雷雨忽至,将钟顶兽钮击中。力夫受到惊吓后赶忙向郡官报命。郡官只得同意将铜钟复置于谯楼之上,铜钟又变回原来的重量且“声闻十里矣”。这是一则带有迷信和神异色彩的记录,可能是由于力夫心理原因作祟,才感觉铜钟的重量有所变化。另结合宣统《定安县志·卷十·杂志三·金石》所记,谯楼古铜钟在清宣统年间还留存在县署仪门。
明正统卫府楼铜钟。海口市博物馆藏
琼中罗虾村峒主庙里的清光绪二十三年(年)铁钟,钟铭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光绪二十三年春凡红毛峒信番响村王文新、王建邦敬奉七方峒主大爷、钦命圣帝二爷、琶头白山太老爷、万天雷首主令将。”从琼中旅文局所藏的另一件带铭文物——清黎族总管铜牌来看,上有刻铭“黎保黄镇高,总管王文新”。此铜牌上的“王文新”与琼中罗虾村峒主庙铁钟上的“王文新”应是一人,从铜牌信息可知王文新应是黎族红毛峒的总管。
从海南地方志和现存的古钟材质来看,主要以铁钟居多,呈黑色或者铁锈红色。铁钟的盛行,可能与海南铜矿资源相对较少、铁矿资源丰富有一定关系。海南现存的古钟除高官出资铸造的明正统卫府楼铜钟外,大部分由民间铸造,很多还是多方募资,像乐东佛罗关圣帝庙铁钟,落款铸造者有贡生林开镛,增生林玉,士民廪生陈汉章,生员林玉兰、佥寿等数人。以铁铸钟成本上比铜钟要低,这可能也是海南铁钟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南古钟最常见的钟铭是“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民以食为天,风调雨顺才能保证粮食的丰收;国家安定富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钟铭多是老百姓期盼美好生活的心理映照。另外,古钟铭文还包含丰富的铸造信息,这是研究海南古代职官、寺庙沿革、黎族风俗等极为重要的史料。(刘亭亭)
(海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