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活动宣传周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师生扎根农
华声在线记者邓桂明通讯员肖明衡阳报道
5月26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合推介了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有5所学校“上榜”,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一所。
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共派出园林种植、植物养护、特色养殖、医疗护理等方面科技扶贫专家、各级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深入农村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毕业生返乡创新创业,涌现出回乡当起“放牛娃”、服务乡村振兴的毕业生龙中义,回乡创办生态养猪场的“女猪倌”蒋艳等典型,他们积极扎根农村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李逢振:科技兴农七年不停歇
年,湖南环境生物职院生物工程学院教学秘书李逢振第一次踏上了赴省内贫困地区开展“三区”科技扶贫的道路,至今已走过风风雨雨的七个年头。期间,他先后在武冈、泸溪、双牌等贫困地区下乡入园,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贫困村开展培训讲座。年,作为学校科研处科研管理科科长的他来到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洞口县挂职副县长,主抓科技扶贫工作。
洞口县桐山乡椒林村地处雪峰山腹地,自然环境恶劣,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为帮助该村早日脱贫,李逢振多次深入该村调研,并与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商讨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最终确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做好“水文章”。随后,他顶着38.6℃的高烧,冒着寒风冷雨,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将20公斤的源水扛出大山,送省食检院检测化验。当得知各项检测指标达标后,他立即联系企业投资建厂。建设过程中每当企业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都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包装饮用水车间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雪峰山中,看着生产线上一瓶瓶椒林产的“沁潇湘”山泉水,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逢振爬山涉水入村调研。学校供图)
两年来,他走遍全县24个乡镇,撰写5篇《科技扶贫报告》;他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编印生产技术资料,为村民送去脱贫致富知识,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他带领服务团建设“服务(科研)示范基地”24个,引进推广新品种12个,培训贫困人口多人,科技助力全县户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龙中义:“放牛娃”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龙中义,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刚入学,他就在学校养殖场做管理员。为了有更多时间研究动物家畜的生活习性,龙中义与几个同学一起住进了实训基地养殖场。
实习期间,龙中义回到家乡耒阳市小水镇中龙塘村,借钱买了几头牛当起了“放牛娃”,做起了“牛郎中”。龙中义运用在校所学,不断改善养殖技术,一边自己养牛,一边给养牛户提供疾病诊疗、人工授精和牧草发酵服务。有一次,隔壁村的一个养牛户的牛发病,吃了几天药没解决问题,反而发病的牛只越来越多,还出现了死牛的现象。龙中义给牛测量体温并进行临床诊断之后判断该牛群发生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立马给牛进行输液治疗并提出系统的护理方案和饲养管理方案,三天时间,龙中义全程守在牛场,最终,将病牛全部治好。龙中义通过人工授精对牛群进行品种改良,一头土杂牛改良后一年可以多挣元以上。就这样,龙中义很快在家乡干出了名气,积累了人气。
(龙中义工作中。学校供图)
年,龙中义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年夏,龙中义的牛场已有30多头牛,累计收益近万元,带动乡亲养牛新增收益近0万元。年,龙中义领衔的创业项目《“放牛娃”生态牛场》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
蒋艳:“女猪倌”带动村民致富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蒋艳,毕业后没有选择繁华的都市,而是回到老家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当起了“猪倌”。该村一直有养猪的传统。蒋艳跑遍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取经,走新型生态养猪之路。
传统养猪对豆粕依赖性强,成本较高,蒋艳通过与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合作,建了亩蛋白桑种植基地,以蛋白桑代替豆粕,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猪的品质。同时,她还发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蛋白桑并进行收购,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蒋艳还采用区域性循环种养结合模式,建立和完善桑叶养猪—粪便发酵—沼气供暖—沼粪肥桑的种养结合技术体系,从而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实现新型生态养殖。
(蒋艳察看猪舍。学校供图)
目前,蒋艳正在通过引进自动化饲养系统,研发新型喂养饲料,实现精准、放心养猪,以带领周边养殖户抱团发展。猪舍现在都是恒温的,自动控温,冬暖夏凉,喂饲料是自动供料,自动供水。近些年来,她的养殖场年均出栏生猪头,销售收入多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