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龙 >> 中龙图片 >> 对联第7讲

对联第7讲

对联的基本准则(2)

《联律通则》中对联的基本规则可概括为: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行对意联。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今天我们要的就是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行对意联。

一、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联律通则导读》里对这几个概念进行了解释:

1)语流

指线性的连续话语。语言学上把先后说出的一串代表意义的声音就称为语流。最短的语流可以由单个的词构成,长的语流则可以有许多句子和段落。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字),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流动的连续性声音流。语言的表达如一注水流,各个音节既相互关联又源源不断,这种“流”的特征我们称之“语流”,语流随时间方向作单向流动。表达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流有时平缓径直,有时迂回曲折。

对语流加以切分,可以得出大小不等的语音单位。因为诗词对联语言与一般口语不同,节奏和韵律十分鲜明,故可以称为韵律语言。根据新兴的韵律构词学及韵律句法学的理论,语流中最小的语音单位称为韵素,韵素与韵素拼成音节,音节与音节构成音步。如我们拼出“流”字时,“líu“的“l”和“iu”都称为韵素,所拼出的“流”字称为音节,“语”和“流”两个音节便组成“语流”这一个音步。在音步与音步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停顿,把语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韵律单位时,停顿现象也应被视为韵律结构的重要组成单位。

2)节奏

即语言节奏,指的是语言运用中有规律的强弱和长短的现象,是声音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组合后形成的有规律的起伏。

节奏的组成:

1、模式的规则与不规则。

2、声音的长短。

3、声音的强弱。

4、声音的有无。

节奏一词最早指音乐节奏,语出我国古代《乐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

止则节之。”意思是说,断连顿挫是形成节奏的要素。

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者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感触到的是语言的音韵、旋律和节奏,进而才会体味到文学语言特有的情趣、韵味、格调、色彩。好的文学语言,应该是音韵和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声情并茂之美。

诗词楹联语言的节奏,是由一连串的音步及音步间的停顿交替连接而成,音步可分为三种形式:双音节音步称为“标准音步”,单音步称为“蜕化音步”,三音节音步称为“超音步”。标准音步是最基本和最优先的音步形式,易于形成十分严整的诗歌语言节奏,同时汉语中双音节词汇也占有压倒多数的优势。超音步(即三音节音步)的形成除个别并列式词组或音译词外,一般是在一个由多个标准音步组成的语串中出现了多出的单音节成分,此单音节成分就要贴附在前一个或后一个标准音步上,形成一个三音节音步。单字形成音步所受到的限制很大,除“一字句”及“一字逗”的用法外,一般只在古文式的联语中出现,以打破标准音步的整齐韵律而形成散文化的风格,故称为“蜕化音步”,蜕化音步可以通过“较长的停顿”或“拉长该音节的元音”等手段去满足一个音步。

3)节奏点

指联语每一个音步的最后一个音节。标准音步的第二个字,超音步的第三个字,不宜拆分的四字以上词组和短语的最后一个字。一字节在句尾时一般与最后一个标准音步结合成超音步;在句首时特别在作为领字时,拉长读音并增加停顿时间以形成一个音步,但不作节奏点论;在句中出现且不宜与前后音步合并的情况下,也可独立成为一个音步,可作也可不作节奏点。如:

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4)声律节奏、语意节奏

声律节奏指与语句内容无关的形式整齐固定的节奏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不管多长的句子,从开头到结尾均是每两字为一个音步,遇单字节则放在句子最后。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说:“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

语意节奏即按语意的自然停顿所形成的节奏形式,王力先生称为“意义单位”,《诗词格律》中说:“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

在五、七言律句中,声律节奏是按平仄排列的固定模式框定的,不管诗句的语意节奏如何,只能按二字一顿来确定声律节奏(最后三字是一个节奏),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语意节奏应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仍须按声律节奏读成“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硬性割裂语意的现象,一般只出现在五、七言律句中,词律节奏和古文节奏的对联句式可以只按语意节奏来确定节奏点。

声律节奏都是整齐的,而语意节奏则很可能参差不齐,所以同一个句子的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最早对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进行区分的是民国秦同培的《撰联指南》一书,作者总结了联句节奏的两点规律:“第一,即联句之声韵,按诗律注重各双字,使平仄相间,是谓正式语调。第二,即联句之声韵,但注重可停顿处之各句眼字,使读去谐叶,余俱任便,是谓不正式语调。”他说的第一点即我们所谓的“声律节奏”,第二点即我们所说的“语意节奏”。

前面我们学习的马蹄韵(律)就是第一种,是按照二字而节,第二种是按照节奏点上的字来说的。看下面联中划线部分: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二、平仄对立

平仄对立是指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所以,平仄对立包括四层含义:

1)上联尾字收于仄声,下联尾字收于平声。

2)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上要平仄交替。

3)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要平仄相反。

4)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马蹄律)。(更多分句的长联句脚字的平仄问题,以后会专门详细介绍!)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下面补充一个内容:关于平仄对立,我们要主要三个从严和三个从宽。

三个从严是指:

1)联脚从严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为联脚,联脚必须是平仄对立,且必须做到仄起平收,这是铁律,绝对不可违背。否则,将会留下笑柄。以上对例太多,时间关系,这里不另外举例。

2)句脚从严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在上下联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即句脚,必须符合马蹄律,且上下平仄相对(第2讲内容)。例:沅江县著名农民楹联家李曲江之天心阁联:

登阁上青霄,回首潇湘,是谁将衡岳洞庭和盘托出;(平平仄)。

举头近红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云明月信手拿来。(仄仄平)。

3)节奏点从严

词组是中国文字的基本单位,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也有由三个字、四个字或多个字组成的。在一组文字中的最后那个字,就是我们在撰联中要特别引起高度注意的节奏点。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一副对联里,勤和苦是单字节,其它为双字节。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在这里,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其中“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中的最后一个字,所以不仅要求平仄对立,而且必须是上仄下平。

可以从宽的有:

1)非节奏点上的可以从宽。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2)需要提及的是关于“领字”,它同元曲中的“衬字”一样,是一种修饰语法。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本身可以平仄不拘,但被领的词句则必须平仄协调。如:

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3)其它特殊情况,如专用名词、习惯用语、常用俗语、部分常用成语、文言虚字(常用的有:之、乎、也、者、矣、焉、哉等)、某些巧趣联、游戏联可适当放宽。

特别提醒:“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不可随便套用。

这个规则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此规则的要领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这句话本来是只律诗中的押韵方面的内容,被引申到了对联中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在“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的句式中,如果5不论,就成为“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对成“平平仄仄平平平”,这是不允许的。

三、形对意联

形对意联就是指上联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联家们通常把对联的六要素简括成四字:形对意联,前面五要素都是讲的形对,第六要素就是意联,我们下一讲再学习。

本讲提纲:对联的基本准则(2)

一、节律对拍    

二、平仄对立

三、形对意联

本讲作业:

一、基础理论部分:

1、什么叫节律对拍?

2、什么叫平仄对立?

3、什么叫形对意联?

二、实际运用题:

1、标出下面联句的节律

单号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刘墉(yōng)四照亭联)

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半山亭联)

双号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陈抟(tuán)老君台联)

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观音亭联)

2、完成以下对句。(记得署名)

单号

出句:杜宇声中浇块垒(村夫)

出句:风浪只当摇滚乐(村夫)

双号

出句:心事随秋成落叶(村夫)

出句:前路苍茫休却步(村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