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前的龙戏珠纹瓷器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龙戏珠组合纹饰历史悠久,其中“珠”的变化反映了各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审美情趣,特点鲜明。探究明清龙戏珠纹变化规律不仅有利于瓷器的断代及辩伪,还有利于探究其背后的寓意和文化。

  龙戏珠纹一般是指绘有龙纹与宝珠纹或火珠纹的组合纹饰,是中国瓷器传统纹样,历史悠久。但是对于龙戏珠纹瓷器的研究更多只是作为龙纹辅助纹饰进行简单介绍,很少有学者深入研究这一组合纹饰的时代变化及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从介绍龙戏珠纹瓷器数量最多的明清两朝器物入手,梳理其发展脉络,结合相关文献,探究龙戏珠纹背后的文化因素。因明清瓷器龙纹研究众多,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龙戏珠纹中“珠”的变化和寓意。

  现存最早的龙戏珠纹瓷器是杭州玉皇山钱元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瓷龙纹罂①,器表浮雕双龙抢珠,辅以云纹,与刻画精细生动的二龙相比,其宝珠仅在肩部用几个内旋圆圈表示,稍显潦草。宋代瓷器审美更注重意境与自然,龙戏珠纹瓷器并不多,精品当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印花云龙纹盘,盘心印有一条四爪行龙。

其头前飘着一颗燃烧的宝珠,火焰熊熊,中间火焰高钩状向上卷曲,两边火焰较小,整体呈“山”字形。龙身矫健,盘周印一圈云纹,配以火珠,整体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的龙行云间图。除了定窑,宋代其他窑口也有类似瓷器,因其装饰手法不同,龙与宝珠形态也各有不同。但宝珠大多呈简单的球状装饰在龙身前,燃烧状的火珠形象很少。这套组合纹饰多出现在器物盘心,偶有出现在瓶身之上。

  金代龙戏珠纹在铜镜上出现频繁,相关瓷器却较少,比较典型的器物是磁县观台窑遗址出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划龙纹盆,盆底装饰一条盘龙,龙身将一颗火珠围在中间,火珠描绘近似涡纹,火焰较长,绘制生动。磁州窑的白地黑繪花技法比传统的刻、印花更灵活,在其上表现的龙戏珠纹较前代也更生动,为元代龙戏珠青花瓷器奠定了基础。

  北方战乱后,元代瓷器在南方重新焕发光彩,龙戏珠瓷器数量较宋金时期略有增加,这一组合纹饰出现在龙泉窑、景德镇等烧造的瓷器上。龙泉窑贴花龙戏珠瓷器多为单龙戏珠,盘心宝珠蹿有簇状火焰。景德镇窑各种色釉装饰的龙戏珠纹瓷器,其龙身细长飘荡,有腾云驾雾之感,辅以或浓或淡的青花着色,龙的“神”性更强,相对应的宝珠变小,其上的火焰呈飘带状,与龙身的火焰相似。

受民族审美影响,元瓷多大器,作为主题纹饰龙戏珠中龙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多为二龙戏珠,也有多龙情况,龙与宝珠的交流更多、更密切。但元代龙纹瓷器仍以传统云龙纹和海水龙纹为主,龙戏珠纹刻画远不如前者精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7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