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书法木乃伊的展览品当代书坛百家
对于普通公众或者书法视野不够宽阔的书友来说,王澄,这位河南书协主席书风,尤其是行草书,颇具迷惑性,不容易辨别他的取法。
其实,他是在康有为字体基础上做了如下规则的改动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魏体行书:
1、字法:将一个圆竖着分成三段,将左边的三分之一去掉,剩下缺圆就是单字基本外貌,这样的单字占到他作品表现的60%以上。发力点在左,发泄空间或曰表现空间在右。折法多出左面,转法多出右面,颇有变脸之慨!
以古代书论的说法,其实就是左形右势。以形取其安,以势纵其性。
书法,在单字架构上,初级者以单字为安,笔笔平正(或多一些媚讨好大众)、字正腔圆,如美术字,如打印机,佳者也不过馆阁。
中级者字字左右倾覆状,讲究轴线、字号、墨色变化,技大于神。
顶级书风却以所书文辞为气息主导,以情御笔,书不求工,这样的作品在古代并不少见,兰亭、祭侄稿、寒食帖、中峰和尚十一札等,为真正“得笔者”,也是书道至高典范。
以此标准,当今书坛突破中级者有几人?国展作品大量错字和错误句读让人感慨!
2、线质:胶墨不掺水,急速右上牵掣回环画圆弧线,且往往收束有圆弧回转的微动作。
3、如果说以上字法的右半边与线质、墨法基本来自康有为,真正具有迷惑性的是他将康有为的天岸马、云中龙的外放辐射结构改为单字内回旋的封闭结构,这样巨大的改动不但让别人迷惑,其实也让他自己迷惑,从79年拿到国展一等奖之后,至今几三十年,其书风堪称“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如其字然。
有时候会觉得中书协每年的国展除去利益的战争、集团的搏傻,剩下就是“伤仲永”的不断重复。很大部分书者以无比的勤奋和较高的天赋终于攀到了绝大部分书友一辈子都难企及的功底积累,随后拿奖,不是继续奋斗、升阶、找到自己创新力与传统继承之间的融合点,达至自己书道高峰,在书法史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顺理成章地转入利益的战争、集团的搏傻……这就是“国展无大家”的根源,或者,以创新为名装疯卖傻、自封为圣的大傻倒是不少!
王澄书法同样如此,可惜!
某种意义上说,王澄与王镛一起开启了现代书风,或者可称为滥情书风的风靡,在传统或者近代找一个风格为基点,然后以狂风般的气息和节奏让一切细节变形和狂躁,以此自雄!不可否认,一时的特立独行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声誉和支持,以及利益。不过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开启的现代书风终究经不住雨打风吹去,才二十年不到就已经为大众口诛笔伐,剩下的就只能嘴皮子上号称早已超越古人了,试图让市值不要跌入断崖。
问题并不在于他们革新套路的浅显和不彻底。古来书家最常见的革新路线其实往往都符合“一个半定律”,即一个书风打底,另外一种书风取其半进行融合,再以自己个性和运锋习惯取向去粗取精、偶尔也在别的书家那里拿来一些因素做粘合剂,自己书风方臻大成!
而当代书家,总是在“一个半定律”尚未完成时戛然而止!显然,徐右冰、崔寒柏等人,即将成为“仲永”的后继者。
书风的僵化起因于人心欲望的定格,奠基于个人文化素养的阙如。
从最近王澄作品来看,作品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改变:字形、字距或聚或散,用笔追求散荡。不过总体来看躁气颇多,形神多散,尚不及变法前已有的形神统一,恐怕起因也很简单,看王镛起高楼,看后来者玩弄笔技而自己限于文化底蕴无事可做。
书家晚年变化为常态,也是真正走向自己高峰的必然,“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是借鉴当代烦躁百变的书风,还是应该回到古人身边,强化自己的文化积累,以变为不变,才能完成一次终极的蜕变!
祝王澄先生成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