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五揭秘中国龙与西方Drago
01“中国龙”为何翻译成“dragon”?
年,我们迎来了甲辰龙年,网上关于龙的解读、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近期,面对世界友人,“中国龙”有了新的翻译——“Loong”,而不是“dragon”。“Loong”一度成为网络热搜词。
提到“dragon”这个英语单词,笔者印象比较深:当年英语课堂上,老师特别强调,它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并且两者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相冲突的。但是,为何中国的“龙”为何翻译成英文就成了“dragon”呢?这要和三个西方人有关。
中国龙02将“中国龙”翻译成“dragon”的“始作俑者”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了中国的龙,当时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但是他后面解释的时候依然使用了“dragon”这个词。
在此之前,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就有了“dragon”的翻译,他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出了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里面就将“中国龙”译为“dragon”。这部字典的影响非常深远,于是“中国龙”翻译成“dragon”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华英字典》里的“中国龙”03西方“dragon”的文化内涵
笔者查阅了赵丹著《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的融合实现》一书,英语词典里对西方“dragon”一词的解释有很多,但大多含贬义。例如:
1.它是一种长有翅膀、有爪子的、喷火的类似鳄鱼或蛇的怪物;
2.它是一种长着狮子的爪子、蛇的尾巴、模样像巨大的爬行动物的怪物;
3.它常常跟邪恶联系在一起。
在西方,人们通常认为“dragon”是有翅膀、吐火焰的怪物。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进行斗争的事迹时,也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因为人们认为它是恶魔的化身,是一种狰狞、凶残的怪兽,应该予以消灭。例如,《圣经》中说龙是被圣乔治用大梭镖捅死的,而在基督教美术中龙也总是代表着邪恶。即使在现代,英语中也经常用”dragon“来代指凶悍之人。例如,国外报刊中对专门打人、可恶至极的警察也称之为“dragon”。总之,”dragon“在西方是指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西方人心目中凶恶而丑陋的象征。
04中国龙的文化内涵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远古时期就有了龙的雏形——人面蛇身像,大多描绘的是女娲、伏羲等一干众神,后来逐渐演化成了龙。这反映了远古人类最原始的崇拜和敬畏。
在中国,龙一直被视为神圣的生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传说中的龙,有着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和鸡的爪,它能够兴云雨,利万物,展现出神通广大的威力。正是由于龙的上述特性,后来就被用于象征帝王、皇权。后来,龙就逐渐带有了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含义。例如,“真龙天子”“蛟龙得水”“望子成龙”“卧虎藏龙”“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等。
05“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区别
"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虽然都是神话中的生物,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大相径庭,不应混为一谈。长期以来,"中国龙"被译为"dragon",导致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文化内涵产生了误解。
为了区分,一些人提议在翻译中国龙时,使用Chinesedragon。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龙已被更准确地译为Loong,而赛龙舟也被译为loongboatracing。这一改变,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也彰显了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新春寻龙记#往期精彩回顾:龙年说龙(一):从“二龙穿玉璧”汉画像砖中探寻龙的文化内涵龙年说龙(二):从新野汉画像砖“泗水捞鼎”中探寻龙的文化内涵龙年说龙(三):走进庾信故里,探寻成语“藏龙卧虎”背后的故事龙年说龙(四):成语“攀龙附凤”是如何被后人“玩坏”了?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