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高高在上的龙为何在西游记

龙,这种谁也没见过的神兽,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一直以来都活跃在各大文学著作中,但是细心品味却能发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龙的江湖地位也是不同的。

《山海经》里的龙都是始祖级别的大神,地位尊贵,力量强大。即是章尾山之神又是钟山之神的烛龙,绝对是龙族的扛把子——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这家伙本身就是个小宇宙啊!不动则已,一动就可毁天灭地。

再者应龙,生有双翼,神异伟力,它既在黄帝杀蚩尤的旷世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又在洪水滔天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堪称华夏第一战神。

可惜《封神榜》中的龙就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存在了,连几岁的哪吒都敢扒龙皮,抽龙筋,动辄被打被捉;三清之首的元始天尊索性训了九条五爪金龙给他拉车,号称九龙沉香辇溜达于天上地下,这龙族早已不复上古时期的威风。

《西游记》中龙族的待遇就更差了。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让孙悟空抢走了当兵器上告玉帝,落得个不闻不问;西海龙王太子,因火烧夜明珠,差点遭诛,好在有观音菩萨救下,化作白龙马,保佑唐僧西天取经,虽功德圆满还被封为菩萨,但一路艰辛自不必说;最惨的是泾河龙王因为赌气没按玉帝圣旨降雨,竟让一个凡人魏征在睡梦中斩了龙头;更别说因为女儿嫁给九头虫被孙悟空活活打死的碧波潭的老龙王。

如果世上真有龙,看到这一辈不如一辈的待遇也得气到灭绝。缘何如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山海经》还是《封神演义》、《西游记》都是人类撰写,龙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心绪情感。

山海经出处不详,是公认的志怪奇书。循着这本书能够了解远古时期氏族部落的发展轨迹,那时人们生存环境恶劣,再加上义务教育没有普及,人们没啥文化,没法解释诸如打雷闪电狂风暴雨等自然现象,龙这种想像出来的生物应运而生,它必须能够上天入海,法力无边。再加上氏族部落流行图腾崇拜,龙图腾更是华夏民族的象征,龙的地位必须尊贵,威震八方。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本人勤奋好学,擅长书法,还精于棋道,年少时便闻名于乡里。奈何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后来勉强当了一个知县。奈何他不懂官场之道,与长官不睦,最终只能拂袖而去。晚年的吴承恩只能以卖文为生,穷困潦倒。对吴承恩来说,当时在位的嘉靖帝就是一条“糊涂龙”。《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的境遇并不比吴承恩强多少。他也是才华冠绝,但科举考试屡试不中,最终脱下儒服,带上黄冠,游历四方。由于历代皇帝都将自己比作真龙天子。这两位郁郁不得志的天纵奇才只能将满腹心酸寄情文笔,将龙族的地位极力贬低,将不能言说的愤懑之情倾注笔端。

本文系虞人自娱原创,若有转载需注明作者虞人自娱及出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致敬原作者。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4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