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呀他们是砚园里的ldquo雄狮少
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校金龙醒狮团在广东省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中获得男子乙组传统南狮冠军、女子甲组传统南狮亚军等多个奖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喜庆。今年,是团队成立的第十八年,这十八年来,金龙醒狮团心系着传统龙狮文化,一直坚守在这片传统文化阵地上。
数载发展战绩显赫
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百校龙狮进课堂”的号召,指派老师接受中南大学进行师资培训,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购买龙狮器材。
这支队伍在组建之初只开展南狮这个传统项目,而且只招募体育专业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后,这支新生队伍最终成功开展南狮群狮套路的表演。在同年的校运会上,队伍进行了授旗仪式并进行首次演出,正式宣告“金龙醒狮团”的成立。
年,金龙醒狮团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队伍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南狮组的冠军。这次夺冠吸引更多爱好龙狮运动的学生加入金龙醒狮团,队伍也不再对学生专业设限,队伍不断壮大。次年,我校开设公共体育龙狮课课程,更好地落实国家“百校龙狮进课堂”的号召。
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与各个级别的龙狮班进行交流,请知名的龙狮师傅到学校对队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金龙醒狮团在这十八年间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增进队员对龙狮运动的认识,提高队伍的水平,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这十几年由弱到强的过程,如今的金龙醒狮团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龙狮运动突出的学校之一,受到许多同行的赞识。
坚持训练实力上升
如今的金龙醒狮团,由舞狮与舞龙两部分组成,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成员皆有,各个队伍主要采用老队员带领新队员进行教习、指导老师辅导的原则进行分级分批次练习。
由于队员的学习任务繁重,一般每周只安排两到三次训练,在日常的集训之外,队员还会通过观看网上的视频进行自学。
每次比赛通知下达之后,指导教师一般都是先给予套路定题、难度动作和比赛规则等资料,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编排参赛的舞龙舞狮套路,之后再由老师进行审核、修改,最终整合成表演节目。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一次考验。
作为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队伍,难免会面临人员流动、招式传承的问题,但金龙醒狮团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每个年级培养出一些核心队员,逐届分管,以老带新。因此,金龙醒狮团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没有出现过实力断层的现象,水平也不会随着队员的流动而出现大的波动。
龙狮家庭育人成才
在比赛之外,金龙醒狮团还会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让队伍走出“舒适圈”,在表演中逐渐积累社会经验,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除了日常的训练、紧张的比赛和优雅的表演之外,这个大家庭还有许多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比如整个队伍一起吃蛋糕,为比赛加油助威;一起庆祝节日,还有一起看舞龙舞狮相关题材的电影等。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滋润着每位成员心中“友谊”这颗种子,让其不断成长。
虽然大学只有短短四年,但是龙狮精神在队员们的心中永存。部分队员在毕业后仍会坚定地守护这片传统阵地,选择在学校或其他工作岗位进行龙狮的教学工作,让我校多年的龙狮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新一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与守护。
传承不息创新不止
舞龙舞狮这项运动不仅是一套动作、一些招式,它有自身的规则和内涵,背后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龙狮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功,其实是源于中国武术,兼有武术注重内外兼修的特性。
而“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也是金龙醒狮团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学习舞狮舞龙的过程中,学员们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和严于律己等道德情操其实也早已深入他们的内心。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金龙醒狮团还力求创新。年,团队在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舞龙比赛时,将传统的舞龙文化与我市有名的砚文化完美结合起来。
指导老师陈广森回忆道,这个节目的创意是通过走访肇庆各处的砚文化历史博物馆后,收集素材而得来。我校音乐学院的老师根据资料编排出舞蹈——“砚魂”与四个舞蹈场景——“砚工凿龙”、“砚女求雨”、“龙王施雨”、“龙腾人欢”,同时还邀请美术学院师生一同制造了“端砚龙”和砚台作为器材道具。
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金龙醒狮团最终顺利完成了传统舞龙“端砚龙”的套路演绎,在全国40多支队伍的预赛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复赛,让人们看到“广东龙”真正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队伍,金龙醒狮团的每一次亮相都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激发人们对这项传统运动的兴趣。同时,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它也给学生们更多机会去了解并参与进这项运动,让龙狮文化真正得到传承。未来,心系龙狮文化的金龙醒狮团,必将在训练、表演、展示的活动中继续彰显活力......
图片由金龙醒狮团提供
采写:曾铯宜
封面图摄影:黄润甄
排版:伍婉童
执行编辑:杨芷悦林宛铮
责任编辑:吕钊刘祎妮
初审:陈伟林
终审:陈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