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龙 >> 中龙发展 >> 中龙复兴

中龙复兴

中龙复兴

费秉勋

我从大风水的角度说一下中龙复兴的问题,因为有些地方是我的私见,所以大家可以姑妄听之。

唐宋以来认为,水夹山形成中国大地上的三条干龙,这三条干龙都发端于昆仑山(须弥山):黄河与鸭绿之间的阴山、贺兰山、恒山、燕山为北干龙;黄河长江之间的秦岭、嵩山、泰山为中干龙;长江与南海之间的武陵山、衡山、庐山、天目山为南干龙。创立这一理论的先驱是晋代的郭璞(‘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其祖师是唐代的杨筠松。

自古以来,王气就在这三条干龙之间流转。所谓王气,既指王者的出生地,更指王权的建立、行使之地。王气不是由主体的人造就的,而是天运、地运、地理形成的。自古王气多在中干龙。但事物总是要变的,中干龙王气变动的规律是:王气将衰,便顺水而下向东流动,周、汉,甚至唐都是这样,强盛时都在长安建都,衰弱则迁都洛阳。有时王气则由北流向南干龙。晋朝、宋朝、民国都是这样。但王气在南干龙总是短暂的,柔弱的。中国南北分治时,南方政权都有北伐之举,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三国的东吴和蜀汉,东晋的祖逖、桓温、谢玄、刘裕,南宋的岳飞、李纲、辛弃疾志向和能力再大,而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以广州为基地,与北洋势力抗衡,进行北伐,还是把临时大总统让给了袁世凯。王气的南弱北强有许多复杂的深层原因。最主要的根源,太史公司马迁早已讲过了。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四方配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有些历史时期,建都在北干龙,但北干龙有一个缺点,就是水不够。现在南水北调,有文章论述说,这个做法难于长久,而且是很危险之举,说如不就地想法解决水的问题,靠从汉江引水,这就像人吸毒,养成了依赖性,最后汉江的水也干涸了,就像毒瘾很大的人,最后弄不来毒品,你想是一个什么情况。我有一篇论说不能搞“南水北调”的文章,也是从中华大风水角度立论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阅。

现在有一种就法,说是中干龙已动,将要复兴。中干龙自唐代以后,王气渐收而南移。这种南移之前仍是按以前的规律,先顺水而东,所以北宋在汴梁建都,至徽钦二帝被俘,才偏安江左。中干龙王气渐收而南移,其中也加过人力,我们到乾陵去看,陵的南首被黄巢派兵挖了一条大沟,据研究,不是为了掘陵挖宝,而是想破坏李唐的风脉。但我想这简直是蚍蜉撼大树,是不足以变更王气的。唐以后中干龙王气的衰败,主要是周易说的“周流六虚,变动不居”,是天运地运变化的结果。

中干龙王气的衰微到现在复兴,中间时间是一千三百多年。中干龙复兴是风水学家的推断,那么有没有复兴的迹象呢?我觉得是有的。

中干龙的主干是秦岭,但在以前论龙脉的书中,对秦岭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这是不对的。这几年,秦岭的声誉是越来越大了。有人会说,这是宣传收到的效果。但试想人为什么宣传?以前为什么不宣传?这仍是天运地运使然。我这几年常住终南山,佛道的修行者都到终南山来感染灵气。去年我就跟一个上海来终南山的和尚接谈过,他接传了本焕老和尚临济宗的法脉,又来这里探寻他所修的心中心初祖在甲午台的禅洞。庐山东林寺本来是净土宗的初祖祖庭,但东林寺很重要的僧人中善和尚去年就赶到终南山来结庐修行,而且要在这里继续住下去。

陕西的经济一直落后,一届一届领导不能说不努力,但在几十年里就是上不去。这几年却一下子上去了。

还有一点就是一些高层领导,沾上陕西地望的气脉,便向上升迁,似乎这里昔日的王气又回来了。

前面说北干龙王气因为水的缺乏将走向衰弱,以前关中也显得比较干躁,但近年来秦岭北麓的大地比以前湿润了许多,夏季尤为显著。除曲江南湖略显隋唐曲江旧观之概而外,现在又有“八水润长安”的规划。人这样做,仍不能视为人主观的无端之举,而是天运地运使然。

中龙复兴似乎还有许多可感知而不可论说的迹象,我想身上有些灵气的人是不难体悟到的。

费秉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