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交配一次,10年不吃不喝,洞螈这么懒
综述
大自然是一个残酷的世界,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一个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的生物,他们都面临着被捕食的风险。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动物之间也会“卷起来”,捕食者要不断的增强猎食的本领,被捕者也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生存的几率。
有些动物能够通过气味、颜色等保护自己,不过总有一些动物天生就处在弱势,它们没什么攻击性或者没有“特殊技能”没办法变强,于是它们会选择增多繁衍个体来保证整个群体的数量。
然而洞螈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这个物种非常的懒散,它们平时也没什么爱好,除了吃饭就呆在那里一动不动,繁殖速度也极其的慢,每六七年才会繁殖一次。
大家都不经好奇,这样的动物要是遇到它的天敌不久全军覆没了吗,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灭绝呢?
“佛系”洞螈
洞螈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动物,它们在洞穴中进化了接近百万年的时间,有人称它们为“幼龙”,因为它们的外形和古代神话中龙的模样很像。
目前,它们主要出现在非洲南部。
一些研究者推测,洞螈或许在很久之前也是一种行动比较活泼的动物,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让它们只能在洞穴生活。
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所以周围植物都会因为无法受到光合作用越来越少。
因为没有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在这里生存,所以其他的生物也就跟随减少,洞螈能够得到的食物并不多,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水的流动性传过来一些,于是为了节约能量,它们才变得如此不好动。
经过一代一代的筛选,好动的洞螈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了,才剩下了这些“佛系”洞螈。
好在虽然他们行动不力不快,但他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庇佑,并且这里原本就很少有别的动物生活,所以它们才能安心的慢慢长大,一动不动也不害怕。
有研究者专门观察了洞螈的行踪,他们发现最活泼的洞螈也仅仅只在天里面移动了不到四十米,而大部分的洞螈一年只会移动4.8米左右,甚是还有洞螈能够保持一年之内一动不动。
捕食
不过这样“好逸恶劳”的生活环境也给洞螈带来了一些弊端和优势。
因为洞穴内没有阳光,这让他们的身体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状态,并且视觉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与之相对的,洞螈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都挺敏感的,面对极其微弱的水流,它们也能够感知到。
因为长期不怎么动,这让洞螈的身体机能和代谢的速度很慢,所以它们能够整整六年不进食而生存下来。
虽然有这个优势,但是在面对“百年难得一遇”的食物的时候,它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主动出击。凭借自己敏感的感官,它们能够很敏锐的侦察到猎物的位置,找到后送入自己的腹中。
繁殖
所有生物都逃不开繁衍的过程,洞螈也是,研究之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交配时间间隔很长,一般来说是六到七年左右,夸张的甚至能够达到十二年才交配一次。
为了生存而懒我们可以理解,毕竟食物少,但对于繁衍大事它们为何还这么敷衍呢?莫非是真的不怕自己种族被灭绝了吗?
要知道繁衍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后代的数量,另一方面是需要基因突变,形成一些有利的基因从而增加自己抵御外界变故的能力。
医生建议大家少吃抗生素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病毒的繁育能力很强,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就很大,身体里的病毒可能还没有全部消灭,就会有一部分因为受到刺激突变出了抗药性的基因,这不论是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是不好的消息。
洞螈繁殖间隔这么长,很容易就也会因为跟不上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巨大冲击。不过对于洞螈来说,这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毕竟洞螈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能够遇到的同类也就很有限,这大大减小了它们寻找到“真爱”的概率。
另外,众所周知,交配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本来食物就少,所以当生存和繁衍发生矛盾的时候,洞螈觉得还是先保命要紧,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存危机
别看洞螈交配的间隔很长,但他们交配的次数并不少,这是因为洞螈是一种非常长寿的动物,如果没有遭遇特殊的情况,它们能够活到一百来岁,并且它们繁育能力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这就是他们没有灭绝的原因。
即便如此,如今洞螈还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它们生来就非常“娇气”,生活的水源必须保证绝对的干净,不然就会对它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过去,在科研环境没有那么好的时候,科研人员还会利用洞螈检测洞穴的环境。
只是如今受到水污染的影响,洞螈能够栖息的环境已经非常少了,它们的未来也是岌岌可危。
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洞螈身上,科学家们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比如它们为什么会长寿,无论是借鉴到人的身上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发现,都会有很大的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61.html